早產兒症狀資訊一覽在dcard、mobile01、ptt網友必推跟評價

在熱度網列表中整理了包含早產兒症狀的熱門影片跟討論,有0篇Facebook的貼文內容,其中有黑眼圈奶爸Dr. 徐嘉賢醫師、來講兒科急診的543-吳昌騰醫師、烏烏醫師、陳映庄醫師的育兒資訊站、阿包醫生陪你養寶包 - 小兒科巫漢盟醫師等,共有598位網友參與留言討論,有0則IG的照片貼文,包含了有然後刺青、黑眼圈奶爸Dr.徐嘉賢醫師、尼尼藥師、巧克藥師|臺灣藥師|連鎖藥局經營管理顧問|、林凱鈞等,同時還有36篇留言的反饋,這些都會是網友討論與注意的早產兒症狀有關!另外還有關於早產兒症狀的相關影片這些都可以在這個早產兒症狀的列表清單中。

瀏覽更多網友們參與討論與知道的早產兒症狀是什麼內容吧:

黑眼圈奶爸Dr. 徐嘉賢醫師
熱度指數:1434
按讚數:1404
留言數:163

秒懂:呼吸融合病毒

最近有許多朋友來信詢問關於呼吸融合病毒的問題,也在媽媽社團上面看到相關的(慘痛)經驗分享文。借這個機會跟大家講解一下什麼是「呼吸融合病毒」。

呼吸融合病毒他是一個存在已久的老病毒,並非「新人」。在幼兒時期特別容易得到,尤其是在5歲以下的孩子。
每年的秋天到冬天,是最容易看到他的蹤影的時間。

一旦得到,症狀會很像氣喘,氣喘吁吁,呼吸咻咻聲,咳嗽,部分會發燒。
輕則引發細支氣管發炎,一兩個禮拜之內改善,重則嚴重起來會引發肺炎。
若本身有氣喘的孩子或成人,如果得到他的話,很容易引發氣喘發作。

對於早產兒或本身有心臓或肺部先天性疾病、慢性肺部疾病的小嬰兒來說,是一個蠻重要的威脅、甚至會致命。

預防方面,不外乎戴口罩多洗手。

至於醫療方面,之前就有單株抗體Palivizumab可以作為預防施打。但是健保給付的對象有他的規範,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符合。而且需要打好幾次。若自費的話,價格會非常可觀。

現在有一種新的單株抗體發展出來,可以不用施打好幾次,只要打一次,就可以撐一年。

另外至於「疫苗」方面,最近有研究報告出來,是施打在「孕婦」身上,以作為保護「嬰兒」的作用。初步看起來效果不錯。
而這兩種新的預防方法,目前還沒有上市,但是相信將來應該可以造福更多高危險群的小嬰兒和兒童

正當全球的焦點,都放在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研發進度上面,提供一些其他疫苗的資訊給大家知道。

#左手戴口罩_右手按追蹤我的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drblackeye

#加入奶爸的line👉: https://lin.ee/jqV1CdD

來講兒科急診的543-吳昌騰醫師
熱度指數:1309
按讚數:1000
留言數:28

滿月時的驚嚇......

爸媽養育子女也是很多坑的,坑裏也是很多未爆彈。

幾年以前,新手媽媽小倩正學習如何帶好寶寶。她每天都辛苦地哺餵母乳。

在寶寶滿月的第二天,原本早已會嘻笑的寶寶,突然不笑了,不管她怎麼逗他,他就是不笑!平時餓了,他都會大聲地哭,可是今天從早到晚,他也沒哭一聲,偶而半睜著眼睛,很快又閉上了,她把乳頭塞進他嘴裡,他就是不肯吸!

這下媽媽急壞了,忙著給寶寶測了體溫,沒發燒,又輕輕搖了搖他,他好像處於熟睡中一樣,沒反應。

孩子的爸爸也使出渾身解數,抱他、哄他、搖他,他就是不吭一聲!

最後兩人的結論是”還是趕緊去醫院急診看看吧。”

於是在關鍵時刻,寶寶到了兒科急診室。

寶寶急診入院檢傷生命徵象檢查:體溫正常,呼吸頻率48次/分,心率150次/分,血氧飽和度:90%,精神倦怠。

那天我上班,我先去看一下寶寶,我先問媽媽有關寶寶進一步的病史,媽媽說寶寶2天前開始出現嘔吐,每天3-4次,嘔吐物為胃內容物,有噴射性嘔吐。

我看了一眼寶寶,處於昏睡中,臉色蒼白如紙,手腳冰涼,我心裡咯噔一下!

我快速從頭到腳檢查一下,摸了摸他的前囟門,「飽滿!」

心想不妙,這小孩病情危急啊!

我立即啟動緊急救護團隊搶救!
給氧
建立靜脈輸液通道。
裝上監視器。
注射維生素K,驗血糖。
實驗室檢驗及影像學檢查。

緊急頭部電腦斷層顯示:「蜘蛛網膜下腔出血。」

於是寶寶被送至兒科加護病房,經過急重症團隊搶救下,病情逐漸恢復穩定。

那寶寶到底是什麼問題呢?

我們根據病史詢問,探究其原因:
「晚發性維生素K缺乏症」是其禍首。

早期的年代,大家都認為只有出生時低體重、有產傷的嬰兒或者早產兒,易出現晚發性維生素K缺乏症。

但現在有足夠證據顯示,即使身體完全健康的足月兒,也有可能出現晚發性維生素K缺乏症,此會導致寶寶凝血異常,繼而發生顱內出血。

「晚發性維生素K缺乏症」多發生於出生後1個月左右。

常見發生病因如下⋯⋯
1)媽媽體內缺乏維生素K。
媽媽缺乏維生素K,導致經胎盤給寶寶相對不足。

2)攝取的不足。
新生兒吃母乳量少且母乳中維生素含量低,初乳中幾乎不含維生素K。若加上媽媽攝取的蔬菜、水果也不夠,就會引起維生素K缺乏。維生素K缺乏出血是會發生在母乳喂養的嬰兒中。

3)合成的減少。
腸道細菌可合成一部分維生素K,但新生兒出生時腸道內無細菌,維生素K合成減少。

臨床症狀可能有精神倦怠、突然煩躁、哭鬧不安,或者出現嗜睡、昏迷,還可能合併有噴射性嘔吐、全身抽搐等症狀,寶寶兩側瞳孔大小也可以出現不等大,對光反射遲鈍,甚至危及生命。

「如何讓寶寶攝取足夠維生素K」

現在寶寶應該在出生後就會有施打維生素K針劑,這是防止寶寶出現維生素K缺乏性的出血最快也最有效的方法,另外選擇給寶寶飲用維生素滴劑也是有效的。

雖然維生素K缺乏性出血很少見,但一發生就很危險且致命,這些都是需要緊急治療的。

烏烏醫師
熱度指數:1296
按讚數:1280
留言數:25

前陣子有藝人因產檢時發現子宮頸變短,在社群上善意提醒媽媽們要少抱大寶、不拿重物避免子宮頸變短,意外引起不少媽媽群組的騷動,擔心家裡沒人協助育兒,根本只能一打一,該如何是好?雖然我有即時發一篇短文回應,但又深怕不夠完整產生誤會,決定再寫一篇長文講清楚。

孕期子宮頸變短有兩種情況:1.無預警的子宮頸閉鎖不全。2.規律宮縮導致的子宮頸變短。雖然成因不同,但不論哪種狀況,實務上都無法預防,當然也和抱小孩、提重物無關。

**常見原因1:無預警的子宮頸閉鎖不全
子宮頸閉鎖不全通常發生在孕期四到六個月,主因是子宮頸先天結構發育較脆弱,隨懷孕週數越來越大,漸漸支撐不住變重的胎兒和羊水,被撐開變短,最終可能會打開,使得羊膜膨出而破水,引發早產。

雖然理論上變短的子宮頸可以靠縫線做子宮頸環紮手術補救,但醫師極難預測誰會發生,以及會在幾周發生,因為子宮頸脆弱程度無法透過檢測預先得知,變短時也未必會有出血、腹痛或分泌物增加的狀況,因此很多案例發現時,子宮頸已完全打開,根本無法縫合,只能待下次懷孕時做預防性縫合,避免再次早產。

我也曾遇過好幾個媽媽前一週產檢子宮頸長度正常,這週檢查時就發現子宮頸全開,這也就是為什麼即便超音波檢查如此普及,卻只有少數案例能在子宮頸變短早期發現,成功靠緊急環紮手術安胎到足月。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鄉野流傳,孕婦肚子用力、便秘、咳嗽會讓胎兒掉出來,據我推測,這些案例很可能就是子宮頸閉鎖不全。因為當子宮頸完全打開,肚子只要稍微出力,胎兒就會毫無預警掉出來。只不過過去產檢未常規檢查子宮頸,無法做診斷,才會被以訛傳訛,過度延伸成肚子用力導致早產。

**常見原因2:早期宮縮引發子宮頸變短。
這種狀況較常見,且和子宮頸閉鎖不全無警訊不同,孕婦通常會發現有腹痛、規則宮縮、陰道出血等症狀。因此當出現上述情形時,醫師都會檢查子宮頸的長度是否有變短,如果有,早產機率會大幅提高,需要給予安胎藥,有時也會需要把產婦轉診至有新生兒加護病房的醫學中心。

相反的,如果僅有宮縮但子宮頸長度正常,其實早產風險則大幅降低,醫師並不會看到黑影就開槍,一味的給予安胎藥或限制媽媽活動。

不管是哪種狀況引起,醫界目前尚無法找到方式預防。當發現子宮頸變短時,醫師會給予安胎藥物(抑制宮縮、黃體素),並依據個人子宮頸和宮縮的狀況建議產婦減少活動量,當然也不適合繼續運動。

**減少活動不代表要24小時臥床
不過除了子宮頸已完全打開、羊膜囊都已經膨出的狀況外,我不會建議產婦二十四小臥床。
首先,各項研究已清楚指出,臥床並不會降低早產發生率,再加上躺著不活動會導致產婦肌肉流失、血栓風險增加、產後憂鬱症比例提高,因此我認為臥床完全就是弊大於利。
而減少活動量、停止運動的臨床建議也常被錯誤連結成子宮頸變短的原因。每次只要有類似經驗分享,下面就會有許多媽媽留言表示「我也是抱小孩後才早產」、「孕婦還是多休息,不然早產兒好難照顧」、「拿太多重物真的會早產」,更強化了這個錯誤連結。
每次我看到類似留言,心情總是很複雜。一方面深知早產的辛苦不好意思反駁媽媽的個人經驗,二方面又擔心引發其他孕婦的焦慮,日常起居變得綁手綁腳。更令我無奈的是,這些討論串最終還常會變成其他人指責或規範孕婦的武器。

另外要說明的是,標準的子宮頸測量應採用陰道超音波,且因每個人天生子宮頸長度就不同,判斷的標準應該是有沒有「變」短,子宮頸的內口形狀有無改變、有無打開,而不是單純比長度。不過,一般來說各大醫學會共識是短於2.5公分就會明顯增加早產風險,須特別留意追蹤。

最後還是要強調,即使醫學進步、產檢普及率極高的狀況下,我們仍沒好的方式預防子宮頸長度變短,這也就是爲什麼早產的發生率在健保實行二十多年來無法下降的主因。既然如此,就不需要為了那個未知的恐懼,犧牲媽媽的活動權,徒增早產媽媽的罪悪感,讓我們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

陳映庄醫師的育兒資訊站
熱度指數:1222
按讚數:892
留言數:104

泡奶~ 🍼
幾乎是每個新手爸媽遲早都會遇到的課題

常常會擔心寶寶是否吃不飽
溢奶了是不是吃太多
半夜睡覺要不要叫醒餵
半夜沒喝奶 那整天奶量要不要重新調整
balabalabala~

ㄚ庄酥酥被問過的問題可以寫滿滿的A4紙好幾張😅

其實我只是想說~
#生命會自己找到出路
⚠通常是低體重兒、早產兒、有心臟病或其他代謝或腸胃問題的孩子
我們才會特別去精算寶寶的奶量

而一般正常健康的孩子~
其實只要把握幾個原則:
1⃣選擇可信賴廠牌奶粉
2⃣遵照罐身建議泡奶比例(ex 一匙粉泡60cc水)
有聽過想讓寶寶長胖一點故意泡濃一些 😅
#泡太濃或太稀,#都可能因為滲透壓問題導致腹瀉或消化不良喔
(結果吸收不好反而瘦身了....)
3⃣看情況加奶
已經出現幾次整瓶吃光光
但還是一直有吸允動作 或提早討奶
可嘗試加奶10ml 觀察幾餐~
(不是每一餐都多加10ml唷 100 +10 +10 +10 +10 大胃王 )

4⃣考慮減奶或就醫🤮
喝不完或常常有厲害的溢吐奶
可先減少奶量並觀察,若症狀嚴重需就醫檢查~

5⃣不要太在意大小餐(尤其是3-4個月大的厭奶寶寶)
只要整天總奶量差不多,#且尿量顏色正常,
#體重在成長曲線上即可~

寶寶不是機器人
消化狀況本來就可能起起落落
不可能像加油一樣
95加滿沒有會員不用統編這樣
每次都可以準確的加滿一桶

我想只要
#寶寶吃的開心
#爸媽餵的輕鬆
一切就OK囉~ 😆

陳映庄醫師的育兒資訊站
熱度指數:1004
按讚數:963
留言數:105

最近RSV造成的細支氣管炎還是一樣~
满山遍野 拔山倒樹而來~

越小的孩子(尤其是新生兒、早產兒)
因為氣管發育不全又比較細
所得到症狀越嚴重
會因為阻塞氣管吸不到氣
常常會需要住院或進到加護病房治療

如果家裡有寶寶感冒後
發現隔幾天越來越喘,
請盡快到醫院檢查唷!

然後刺青
然後刺青
熱度指數:397
說讚數:397
留言數:0

雙胞胎/黑色線性

我跟我妹是雙胞胎,
曾聽過媽媽告訴我們當年出生有多艱辛,
正常來說雙胞胎通常有一個會長的特別不好,
畢竟養分要分給兩個人,
剛好我就是不好的那一個。

為了把我們都養的好,
媽媽算是吃了不少苦。

直到要出生的那天,
醫師告訴媽媽只能留下一個,
媽媽大哭並告訴醫師兩個都一定要留下,
最後我們兩個在醫護人員的努力下平安出生。

出生後的成長過程也是一番艱辛,
低體重、低體溫、蠶豆症、嚴重黃疸等,
早產兒常見症狀我都沒躲過,
但仍然在媽媽細心照料下平安長大。

現在自己從事母嬰相關的工作,
對這一切特別敏感,
也更了解每位產婦及嬰兒的出生都非常辛苦,
更明白自己的生命有多麼得來不易。

15:10分這個數字對我來說很特別,
是我跟妹妹一起來到這個世界最美好的時間,
也時刻提醒自己要比別人更珍惜自己的生命。

旁邊兩朵玫瑰剛好代表我們是兩個女生。

A N D T H E N ⠀⠀⠀⠀⠀⠀⠀⠀⠀
⠀⠀⠀⠀⠀⠀⠀⠀⠀
———————————————————————
Tattoo by LIZ
LINE:liz0607
———————————————————————
-
-
進門
一張椅子
坐一個人
一個說故事
一個聽故事
然後
來刺青吧
Come in, Come sit
One teller, One listener
Then
Get a tattoo.

黑眼圈奶爸Dr.徐嘉賢醫師
黑眼圈奶爸Dr.徐嘉賢醫師
熱度指數:352
說讚數:332
留言數:20

秒懂:呼吸融合病毒

最近有許多朋友來信詢問關於呼吸融合病毒的問題,也在媽媽社團上面看到相關的(慘痛)經驗分享文。借這個機會跟大家講解一下什麼是「呼吸融合病毒」。

呼吸融合病毒他是一個存在已久的老病毒,並非「新人」。在幼兒時期特別容易得到,尤其是在5歲以下的孩子。
每年的秋天到冬天,是最容易看到他的蹤影的時間。

一旦得到,症狀會很像氣喘,氣喘吁吁,呼吸咻咻聲,咳嗽,部分會發燒。
輕則引發細支氣管發炎,一兩個禮拜之內改善,重則嚴重起來會引發肺炎。
若本身有氣喘的孩子或成人,如果得到他的話,很容易引發氣喘發作。

對於早產兒或本身有心臓或肺部先天性疾病、慢性肺部疾病的小嬰兒來說,是一個蠻重要的威脅、甚至會致命。

預防方面,不外乎戴口罩多洗手。

至於醫療方面,之前就有單株抗體Palivizumab可以作為預防施打。但是健保給付的對象有他的規範,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符合。而且需要打好幾次。若自費的話,價格會非常可觀。

現在有一種新的單株抗體發展出來,可以不用施打好幾次,只要打一次,就可以撐一年。

另外至於「疫苗」方面,最近有研究報告出來,是施打在「孕婦」身上,以作為保護「嬰兒」的作用。初步看起來效果不錯。
而這兩種新的預防方法,目前還沒有上市,但是相信將來應該可以造福更多高危險群的小嬰兒和兒童

正當全球的焦點,都放在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研發進度上面,提供一些其他疫苗的資訊給大家知道。

尼尼藥師
尼尼藥師
熱度指數:83
說讚數:69
留言數:14

【腎臟健康停看聽】小兒腎病症候群

尼今天要介紹這個疾病是因為發生在我朋友身上的事。

以前尼在學校打工的同事,她是個非常樂觀開朗的人,前陣子傳出她驟逝的消息,我們才知道原來她自青少年時便有嚴重腎病,一直以來都在洗腎。這位朋友剛發現有泡泡尿症狀時,有去檢查過,但是當時的醫生沒有立即診斷為腎病,後續也沒有繼續追蹤。

過了一年,已是腎病最末期。從此她過著每週3次的洗腎生活。

今天這篇文章希望大家看完能夠更警覺家中孩子的健康。

1. 腎病症候群是什麼?
腎病症候群是腎臟出問題引起的問題們的總稱(好饒口)。
腎臟是人體的過濾器,這個過濾器精細而功能強大,平常它能留住身體內的大分子、回收有用分子,僅將水分、廢物收集成尿液。
但是如果腎臟出了問題,過濾器破損,那麼體內珍貴的大分子蛋白質就會透過這個缺口流失,身體會因此產生很多併發症。

2.腎病症候群有哪些症狀?
蛋白質流失最明顯的症狀是水腫!眼睛周圍看起來拋拋的,體重異常快速增加,都是水腫的徵兆。

其他典型症狀還有小便有泡沬、頻尿、排尿刺痛、食慾減低、嗜睡等症狀。

3. 誰較容易得腎病症候群?
- 早產兒或低體重出生兒
- 有腎臟疾病家族史
- 先天性泌尿道異常
- 曾有過腎臟病史
- 家族過敏史(免疫系統失常)
- 紅斑性狼瘡患者
- B型肝炎患者
- 過敏性紫斑症患者
- 急性鏈球菌感染引起腎絲球炎
- 細菌性心內膜炎患者

4. 什麼年紀較常發病
(1) 先天腎臟及泌尿道異常(約5成)
先天腎臟及泌尿道異常的寶寶通常較早發病,3歲是臨床上常見的確診年紀。但是2-6歲都有可能發生~

(2) 腎絲球腎炎(約4成)
多種原因導致的腎絲球腎炎,平均發病年紀是10.6歲。

5. 如何治療?
(1) 支持性療法
飲食限鹽限水:防水腫
注射白蛋白:補充短少蛋白質
利尿劑:消水腫

(2) 藥物治療
類固醇:抗異常免疫反應
抗生素:治療細菌感染

小提醒:類固醇雖然有副作用但是它治療用途真的很多且效果顯著,爸爸媽媽們請務必依照醫囑讓小孩服用類固醇,腎臟不可逆的受損比類固醇的副作用嚴重太多太多了。

👉👉追蹤 @nini.pharmacist 看更多育兒、教養資訊

#小兒腎病症候群 #兒科 #腎病症候群 #腎衰竭 #育嬰 #育嬰日常 #育嬰生活#育兒#育兒生活#育兒日常 #孩子 #新手媽媽 #新手爸媽 #新手爸爸 #兒童#幼兒教育#幼兒

巧克藥師|臺灣藥師|連鎖藥局經營管理顧問|
巧克藥師|臺灣藥師|連鎖藥局經營管理顧問|
熱度指數:35
說讚數:33
留言數:2

《請問藥師 我貧血可以補鐵劑嗎》⁣
血液中的紅血球負責將氧氣輸送到全身,若是紅血球數量或是紅血球中的血紅素過少,就可能會造成人體氧氣不足,也就是所謂的貧血。⁣
輕微的貧血可能沒有任何徵兆或症狀,或是只是比較疲倦、身體感覺衰弱、皮膚蒼白或發黃等;但隨著貧血加重,這些症狀也可能持續出現,或是變得更為明顯 。⁣

【貧血定義】⁣
通常定義為血液中紅血球或血紅素總數量下降的情形,也可以被定義為血液攜帶氧氣能力下降的情況。⁣
血紅素含量:成年男性低於13.0 g/dL、女性低於12.0 g/dL。貧血會使人體氧氣不足,造成心悸、喘氣、倦怠、頭痛等症狀,嚴重時還可能造成心臟肥大、心臟衰竭,最嚴重可能死亡。⁣

【缺鐵性貧血】(造血原料異常所致貧血)⁣
缺鐵性貧血 (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
是因為缺乏「鐵質」所產生的貧血:⁣
體內鐵量不足所造成—主要是因為人體吸收不足(如胃切除、胃酸缺乏、偏食)、攝取太少(如懷孕、早產兒、癌症);或因流失太多(如手術大量出血、月經、消化道潰瘍出血及痔瘡出血)所導致。 ⁣

主要以「口服鐵劑」治療。⁣

【惡性貧血】(造血原料異常所致貧血)⁣
也稱為維生素 B12 (或巨紅血球母細胞貧血)缺乏貧血,缺乏維生素B12或葉酸而易使造血系統的DNA合成異常,產生不成熟的巨母紅血球,此細胞攜氧功能差。⁣
最常見的發病症狀是疲倦,其他症狀有呼吸困難、皮膚蒼白、胸痛、手腳麻木、平衡感變差、舌頭變得光滑發紅、反射變差、抑鬱和意識模糊。若無儘早適當治療,有些症狀可能會永久持續,再治療也不會康復。⁣

通常營養失調所引起,只需要改變飲食習慣就可治療, 改善治療方法為「口服維生素 B12 與葉酸」。⁣

【地中海貧血】⁣
地中海型貧血(Thalassemias)又稱海洋性貧血,是一種遺傳性疾病。是遺傳性血液疾病,會造成血紅蛋白合成障礙,其症狀可依不同分型而有所不同,程度可能從無症狀到嚴重。通常地中海貧血伴隨典型的貧血症狀,即紅血球細胞水平低下。貧血可導致疲累感與膚色蒼白,也可同時造成骨骼疾病、脾臟腫大、黃疸、深色尿以及兒童成長遲緩等症狀。⁣

一般輕度地中海貧血的患者不需要治療,若合併缺鐵性貧血,則須經由醫生評估補充鐵質。重度海洋性貧血的改善治療方式有「輸血、排鐵劑治療、脾臟切除、骨髓移植」等幾種治療方式。⁣

(生活中,地中海貧血患者因血紅素帶氧量不足而影響患者在體力上的差異,患者不適宜進行太激烈的運動,還需要打除鐵針去除體內多餘的鐵質。)⁣

【鐮刀型貧血】⁣
鐮刀型貧血(Sickle-cell disease, SCD)是一組通常由雙親遺傳而來的血液疾病,會引起紅血球中的載氧血紅蛋白異常。在某特定的情況下(通常是缺氧狀況),紅血球會變成堅硬的鐮刀型。⁣

照護鐮刀型紅血球疾病患者的方式包含疫苗和抗生素之使用、多喝水、補充葉酸以及止痛劑。其他方法包括輸血和Hydroxyurea羥基脲藥物,一小部分的人可以利用骨髓細胞移植來進行治療。⁣

【溶血性貧血】(紅血球破壞過多性貧血)⁣
當紅血球破壞分解時就稱為「溶血」。依照病因可分為遺傳性與後天性兩種類,遺傳性溶血性疾病大多是紅血球的自身內在缺陷所引起,多數會在脾臟內受到破壞,因此多為血管外溶血;而後天性溶血性貧血大多由於血球外環境變化所引起。⁣

出現急性貧血時,通常使用輸血、藥物等緊急處置緩解症狀,但無法根治。多數難以治癒,所以一般會採取針對症狀的保守治療,可以預防性使用脾臟切除手術,另外也可使用輸血進行治療,需避免出現過多鐵離子沉降引起全身性的傷害。部分的遺傳性溶血性貧血可使用骨髓移植進行治療,需先破壞體內不正常的造血骨髓,移入正常的幹細胞。⁣

【再生不良性貧血】⁣
再生性貧血的病因可分遺傳性和後天性兩種類,是指骨髓未能生產足夠的細胞來補充血液細胞的情況。再生不良性貧血患者的「紅血球、白血球及血小板」會出現數量低於正常值的情況。⁣

再生不良性貧血其治療方式主要分為兩種:1.支持性療法 : 接受適當輸血及抗生素、紅血球生成刺激劑治療,減少感染及出血的症狀。 2.骨髓移植及免疫抑制藥物治療 : 如免疫球蛋白,類固醇等等。 ⁣

【腎性貧血】(造血細胞異常所致貧血)⁣
紅血球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缺乏症:當人體缺氧時可刺激腎臟分泌紅血球生成因子,影響血漿中紅血球生成素原活化。洗腎或腎衰竭病人因無法分泌紅血球生成因子,造成紅血球生成素缺乏,而影響紅血球的生成。⁣

以類固醇及注射紅血球生成素(EPO)治療。⁣

#巧克藥師⁣


※巧克藥師溫韾提醒:⁣
女孩們若偏食、過度減肥要注意!因為血紅素是一種含鐵的蛋白質,若是偏食或過度減肥,可能會因為缺乏鐵質、蛋白質,使身體難以製造足量的血紅素,造成貧血。另外,人體需要靠維生素C幫助吸收鐵質,若是缺乏維生素C,也可能造成貧血。

林凱鈞
林凱鈞
熱度指數:27
說讚數:27
留言數:0

【凱鈞話趨勢】擺脫頻繁脹氣、放屁之苦!解析「益生菌」對人體的重要性與好處,怎麼挑、怎麼補一次告訴你

現代人因為生活忙碌、工作壓力大,飲食習慣不是暴飲暴食,就是攝取不均衡,加上缺乏運動等原因,很多人都有容易脹氣、便秘的困擾。想要擁有好的膚況、維持好身材,其實都跟腸胃道健康與否息息相關,市面上許多訴求腸道保健的益生菌到底是什麼?又該如何挑選?這次幫大家整理了重點,一起來看看!

⚠️為何容易脹氣、排氣?
頻繁地打嗝、放屁不僅自身覺得尷尬難受,也會影響人際關係!胃脹氣是現代多數人的毛病之一,其症狀是上腹部會明顯凸出有飽脹感,很常伴隨著打嗝或放屁,多與以下幾點生活飲食習慣不良有關

📍1.吃飯總狼吞虎嚥
進食時總是狼吞虎嚥、喜歡邊吃飯邊說話、吃飯愛配氣泡飲料的人,都容易把不少空氣吃下肚,當消化作用不佳時,氣體就容易囤在體內導致脹氣。喜歡嚼口香糖、吃檳榔、抽菸的人,也容易會有脹氣的問題

📍2.產氣食物吃太多
容易產氣的食物如地瓜、玉米、馬鈴薯、柚子、洋蔥、青椒、全穀類食物等,但這些都是健康食材,主要還是跟攝取的量有關,正常人只要適量攝取就不必太擔心。每個人對食物都會有特異性,像有些人有乳糖不耐症,只要一喝牛奶就容易脹氣,應根據自身經驗盡量避開會容易使自己脹氣的食物

📍3.吃飽就坐躺不動
只要一吃飽飯就只想坐著、甚至躺著,不僅會造成消化不良,空氣也容易堆積在胃中,特別是暴飲暴食後更會出現脹氣。飯後最好可以起身散步10~15分鐘,以輕量運動為佳,促進腸胃蠕動,也能避免脂肪快速囤積。長期不愛運動者,其腸道消化及代謝功能也會減弱,就容易誘發消化不良、脹氣的現象

⚠️便秘會引發哪些問題?
便秘問題也是現代許多人難以啟齒的困擾,年紀越大,便秘的機率就越高!造成便秘的原因很多,如缺乏纖維攝取、生活壓力大、運動量少、飲水量不足等,影響腸道的正常蠕動,當一週排便數少於3次、上完大號還是有排不乾淨感、糞便乾硬且分離,這些都屬於便秘的症狀。長期便秘會對人體帶來危害,如膚色晦暗、長痘、發胖、失眠、煩躁、焦慮,也會導致記憶力下降、注意力分散

⚠️怎麼吃維持腸道健康?
既然都知道飲食習慣和腸道健康息息相關,但要如何在生活中落實呢?第一,吃東西時應細嚼慢嚥,不僅能品嚐食物的美味,還可以減輕胃與腸道的負擔。第二,可以多攝取膳食纖維食物及含益生菌的食物。第三,進食盡量做到「適時適量」,千萬不要讓自己吃到撐、暴飲暴食,每次進食吃七分飽即可,睡前三小時也不要再進食,讓腸道不用在睡眠時持續運作,也不易干擾睡眠

⚠️到底什麼是益生菌呢?
益生菌指的是經過研究、有被認證對健康有益的活微生物,最常見的為乳酸菌,包含嗜酸乳桿菌、雙歧桿菌等,但不是所有乳酸菌都是益生菌。目前市面上常見的益生菌可分為A菌(嗜乳酸桿菌),作用於小腸,主訴求免疫調節,幫助調整腸道菌叢、私密處保養,B菌(比菲德氏菌、雷特斯菌),作用於大腸,幫助維持腸道菌叢、改善腹瀉、促進腸胃蠕動,C菌(凱氏乳桿菌),作用於全腸道,被證實能幫助免疫調節、調整過敏體質、改善腸胃功能

⚠️益生菌對人體的好處?
益生菌目前被實證的功效有很多種,包含改善消化功能、改善腸道菌叢平衡、調節免疫力、降低體脂肪、預防陰道感染等,目前常見的益生菌保健品型態有膠囊狀、粉末、液狀、錠狀及滴劑,各有優劣缺點

⚠️如何挑選好的益生菌?
益生菌的功效及類型有非常多種,想要保健有效,關鍵前提當然就是要挑對!有些益生菌訴求的是顧腸胃、有的是改善過敏,有的則是降低體脂肪,或是女性私密處保健,不同的訴求,要挑選的益生菌就不同。選購時除了要依照自身需求外,也應檢視產品包裝是否有清楚標示菌數、認證背書、菌株來源,並依照產品指示服用,有些是標榜空腹,有些則是隨餐服用,也要注意產品是否需要冷藏保存,以免變質失去效用

⚠️哪些情況不適合補充?
益生菌可不是吃越多越好,貪多對人體反而有害!益生菌也是種細菌,對於免疫功能不好者,服用了反而會帶來壞處,曾經就有早產兒因為服用過多的益生菌,結果導致小腸細菌過度生長。免疫功能差、早產兒、化療中的病患、剛做完腸道手術、嚴重胃潰瘍,或是正服用特殊藥物者,建議一定要先諮詢專業醫師,不宜自行服用益生菌

⚠️益生元對腸道的好處?
除了益生菌外,也常會聽到益生元,又稱益生質,其實就是益生菌的食物!最早於1995年由馬賽爾·羅伯弗洛伊發現而命名,益生元是一種食物中不容易消化的成分,能夠在腸道中生存,主要提供益生菌養分,幫助平衡腸道細菌叢的功能,當兩者相互作用,更有助腸道有益菌生長,益生元最常見於膳食纖維及寡醣中,如燕麥、糙米、玉米、小麥、蘋果、花椰菜等,市售許多益生菌的產品中,在成分上也會看到添加益生元,如果寡糖、木寡糖等。有習慣食用益生菌者,也別忘了搭配攝取益生元補充,才能達到相輔相成的作用

最後要特別提醒,益生菌可不是萬靈丹,如果腸胃不適情形持續一陣子未改善,還是應盡快就醫診斷,也不要自行購入來路不明的益生菌保健品。有些人吃了益生菌後便秘反而更嚴重,問題多出在以為吃了益生菌就安心,卻忽略仍要搭配均衡的飲食攝取、定時定量、多喝水及搭配運動,只光靠吃益生菌效果當然不彰

#凱鈞話趨勢

更多早產兒症狀討論

  • cmu
    cmu
    2024年4月18日

    早產兒常見的合併症| 衛教單張
    早產兒 常見的合併症 ·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ROP) 是一種視網膜未發育成熟的血管病變,多發生於極低體重的早產兒。 · 呼吸窘迫症候群(RDS),或稱肺玻璃樣膜病,是早產兒最常見的 ...

  • mombaby
    mombaby
    2024年4月12日

    早產兒常見併發症有哪些?爸媽掌握四重點,照護脆弱的早產寶寶
    提早報到的早產寶寶,因為血壓跟血氧不穩定,而視網膜的血管缺血、缺氧時,為了自救,早產寶寶會製造一些血管生長因子,但這些血管生長因子反而導致不正常 ...

  • ca2-health
    ca2-health
    2024年4月9日

    早產兒常見之合併症 - 中亞健康網
    早產兒 常見之合併症 ·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ROP) 是一種血管病變,多發生於極低體重的早產兒。 · 呼吸窘迫症候群(RDS),或稱肺玻璃樣膜病,至今仍是新生兒照顧最常見的問題, ...

  • tmuh
    tmuh
    2024年4月6日

    早產兒
    為低體重,出生體重低於1500公克者稱為極低體重。 ▫早產兒在出生一週內常見問題:. ▫呼吸窘迫症候群:症狀有呼吸急促、胸骨肋間凹陷、鼻翼扇動或唇指發紺.

  • top1health
    top1health
    2024年4月17日

    早產兒常見併發症有哪些?爸媽掌握4重點,照護脆弱的早產寶寶
    早產寶寶出生時,仍有許多器官尚未發育完全,呼吸道、心臟與腸胃道等器官都容易出現併發症,因此照護早產兒時,在體溫、哺乳、睡眠及親子互動都需特別 ...

  • mababy
    mababy
    2024年4月8日

    世界早產兒日!巴掌仙子常見的6種併發症及日常照顧重點
    早產兒 ,顧名思義就是未足月便出生,因器官發育和體重皆未達正常標準,經常伴隨許多疾病風險。早產兒的成長過程,往往比起一般足月兒,來得更加辛苦與不易 ...

  • e-carebaby
    e-carebaby
    2024年4月14日

    淺談28、31、33、36週出生的早產兒
    早產的寶寶可能有較高的機率會出現相關的後遺症或併發症,而且出生週數越小、出生體重越輕的寶寶,出現健康問題的機率就越高。不過,隨著醫療的進步,早產兒的存活率越 ...

  • taiwan-pharma
    taiwan-pharma
    2024年4月13日

    早產兒常見疾病 - 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三)支氣. 管肺部發育不全(bronchopulmonary dys- plasia ) 較晚發生之肺部併發症,此處不. 討論。 (一)、呼吸窘迫症候群. 早產兒因肺部細胞發育尚未成熟,. 製造的表面 ...

  • mamibuy
    mamibuy
    2024年3月19日

    幾週出生算早產兒?了解後遺症、照護方式,留意孕期早產徵兆!
    爸媽在早產兒照護上必須非常細心,本篇將介紹早產兒症狀、後遺症、照護等知識!另外也提醒孕媽咪,懷孕時要適度休息、避免太過勞累,必要時進行安胎才能 ...

  • ivf
    ivf
    2024年4月11日

    早產防治 - 江婦產科
    有資料顯示,約一半以上的極低體重早產兒(出生體重低於1500公克)需要靠呼吸器維持呼吸,其他的早產兒合併症,從最常見的呼吸窘迫、壞死性腸炎、動脈導管開放症,到視網膜 ...

  • yahoo
    yahoo
    2024年3月27日

    早產兒常見併發症有哪些?爸媽掌握4重點,照護 ... - 奇摩新聞
    提早報到的早產寶寶,因為血壓跟血氧不穩定,而視網膜的血管缺血、缺氧時,為了自救,早產寶寶會製造一些血管生長因子,但這些血管生長因子反而導致不正常 ...

  • pbf
    pbf
    2024年3月7日

    一、呼吸暫停、呼吸窘迫症候群 - 早產兒基金會
    早產兒 在睡眠中,尤其是在不沉睡時(即醫學上所稱的「快速動眼期」),易停止呼吸,當呼吸停止 ... 嬰兒若罹患肺炎、肺液吸收緩慢、吸入羊水等,也會發生上述症狀。

  • cmuh
    cmuh
    2024年3月21日

    早產兒常見之合併症 -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際醫療中心
    早產兒 常見之合併症 ·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ROP) 是一種血管病變,多發生於極低體重的早產兒。 · 呼吸窘迫症候群(RDS),或稱肺玻璃樣膜病,至今仍是新生兒照顧 ...

  • cgh
    cgh
    2024年4月6日

    早產兒合併症介紹 - 國泰綜合醫院
    但也由於他們身體的各個器官都未成熟,. 因此特別容易面臨下列幾個問題。 ▫呼吸窘迫與慢性肺疾病. 早產兒因肺部發育不成熟,出生後呼吸困難或發.

  • cgmh
    cgmh
    2024年3月17日

    早產兒面臨的疾病 - ~ 歡迎光臨‧進入新生兒科~
    在臨床上常有的症狀有呼吸暫停、體溫不穩、腹脹、不正常黃疸或休克等現象,一旦懷疑有細菌感染時因立即做各項檢查,並馬上給予抗生素治療。 預防方法:早期餵食具有抗體的 ...

  • ntuh
    ntuh
    2024年4月4日

    巴掌仙子的到來—漫談早產兒的照顧作者
    然而,因為一直存在著聯繫主動脈和肺動脈間的開放性動脈導管,很容易因為增加心臟的負擔而導致心臟衰竭和日後的慢性肺疾病。若有症狀,目前可使用藥物治療幫助其關閉,成功 ...

  • xuite
    xuite
    2024年4月3日

    早產兒的合併症@ 家歆居家護理所 - 隨意窩
    201012201044早產兒的合併症 · 呼吸窘迫症候群(RDS)。 · 呼吸暫停(Apnea)。 · 慢性肺部疾病(BPD)。 · 持續開放性動脈導管(PDA)。 · 腦室周圍-腦室內出血(IVH)。 · 週 ...

  • mohw
    mohw
    2024年4月2日

    早產兒 - 衛生福利部【台灣e院】- 常見問題
    腦室出血的臨床症狀通常不是很明顯,有時候並不容易發覺,臨床的症狀為早產兒精神變差、呼吸暫停、痙攣等。較不典型的症狀則包括意識不清、焦躁不安、嘔吐、呼吸急促、 ...

  • hpa
    hpa
    2024年3月9日

    早產兒居家照護錦囊 - 孕產婦關懷網站
    l 早產兒較容易因器官未成熟產生相關問題,常見的合併症包括:腦室內出血、腦室周圍白質軟化症、視網膜病變、聽力受損、慢性肺部疾病、開放性動脈導管、壞死性腸炎等。 l ...

  • mmh
    mmh
    2024年3月7日

    首頁>>新生兒科>> 衛教資訊 - 馬偕紀念醫院
    在新生兒加護病房中住院的新生兒,最常見的除了早產兒外就屬呼吸窘迫需加護治療 ... 呼吸窘迫症候群的症狀,在妊娠年齡為26~30週極度不成熟的早產兒,可能在產房便立即 ...

  • vghtc
    vghtc
    2024年3月30日

    兒童醫學中心門診科別與症狀對照表 - 台中榮總
    早產兒 併發症、兩個月內嬰兒一般性疾病、已出院嬰兒之門診追蹤。 王德明、許雅淇、林怡瑄, 掛號. 兒童過敏、免疫風濕, 氣噎病、蕁痲疹、咳嗽、異 ...

  • uho
    uho
    2024年2月6日

    認識早產兒常見的合併症 - uho優活健康網
    呼吸窘迫症候群(RDS)。 · 呼吸暫停(Apnea)。 · 慢性肺部疾病(BPD)。 · 持續開放性動脈導管(PDA)。 · 腦室周圍-腦室內出血(IVH)。 · 週腦室白質軟化症 ...

  • chimei
    chimei
    2024年3月1日

    緊急救護中早產兒可能面臨的病況 - 奇美醫療體系-衛教資訊網
    早產兒 因肺部不夠成熟,出生後易有呼吸困難現象,需依賴呼吸器、氧氣罩、氣管插管… ... 但部分早產兒的呼吸暫停,是因其他病症而併發出現的症狀,必需追查病因,對症 ...

  • jiankanghou
    jiankanghou
    2024年2月28日

    早產兒(別名:未成熟兒,早產嬰兒)...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早產兒症狀 1、早產兒越早產則皮膚越薄嫩、組織含水量多、有凹陷性壓痕、色紅、皮下脂肪少、肌肉少、指甲短軟,同時軀幹部的胎毛越長、頭部毛髮則越少且短,頭較大, ...

  • scmh
    scmh
    2024年1月28日

    早產兒呼吸問題的觀察及處理
    此時,醫護人員會建議早產兒的父母租用新生兒呼吸心跳監視器。 ... 慌張;大部份的呼吸暫停經過刺激後,都能恢復呼吸,等寶寶中樞神經系統漸漸成熟後,症狀就會改善。

  • tyh
    tyh
    2024年3月25日

    衛教資訊 - 東元綜合醫院
    呼吸窘迫症候群:因嬰兒肺部發育不成熟而引起的症狀,主要表現是剛出生時的胸肋凹,呼吸喘及發紺。因為早產兒的肺部缺乏肺表面張力素及肺泡發育不全, ...

  • ltn
    ltn
    2024年3月24日

    高雄長庚早產兒研究新發現魚油DHA降過動症、自閉症風險
    陳宜綸表示,DHA (docosahexaenoic acid 二十二碳六烯酸) 是一種長鏈ω-3脂肪酸,對嬰兒腦部發育非常重要,長庚醫療體系於2010年開始對住院期間的早產兒 ...

  • pixnet
    pixnet
    2024年2月20日

    早產症狀原因早產兒護理注意 - 我愛家
    導讀:造成早產的原因很多,發生早產的機率有5~10%,卻造成80%新生兒死亡原因,出生周數越前、體重愈低可能的併發症就越多,孕媽咪不可不慎。

  • a-hospital
    a-hospital
    2024年2月18日

    早產兒貧血怎麼辦 - A+醫學百科
    1.貧血症状蒼白、餵養困難、體重不增、氣促、心動過速、活動減少、呼吸暫停等。 2.水腫 少數病例有下肢、足、陰囊、顏面輕度水腫。 根據 ...

  • femh
    femh
    2024年3月21日

    呵護早產兒新手爸媽照護重點為何?
    早產寶寶第一關需要面對的問題是呼吸(早產兒呼吸窘迫症候群),通常需要不等程度的 ... 疾病,而有慢性肺疾病的孩子,肺部感染的機率較一般嬰兒來得高,症狀也較嚴重。